做好种业文章,夯实发展基础
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芯片”,畜牧发展,良种先行。近年来,宣城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禀赋,加大产学研融合力度,扎实做好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和推广,强化优良品种的扩繁引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保种救危,谋长远
地方畜禽品种是宝贵的基因库资源,须严格保护,倍加珍惜,严防灭失。近年来,宣城市高度重视畜禽资源保护工作。一是认真普查,摸清家底。历时3个月,对辖区内878个行政村开展全面排查,共登记录入19个畜(禽)种38个品种,群体数量281万头(只),其中能繁母畜2.3万头(只)、种公畜2986头(只);蜂品种2个,共计22437群;新发现品种1个(广德毛腿鸡)。二是扩充种群,规范保种。宣城市拥有皖南黑猪、华南中蜂、宣州鸡、雁鹅、圩猪、皖南牛、媒鸭7个地方特色遗传资源品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品种2个,省级保护品种5个,占全省地方品种总数的24%。近年来,为扩充保种种群,规范保种管理,建有国家、省级保种场(区)10个,占全省保种场的18%,三年争取省财政投入保种资金696万元,确保了保种场的良性循环。三是重点发力,多措救危。原郎溪雁鹅保种场因缺少技术和保种主体,种群逐年减少,种质退化,市畜牧中心多次协调旌德县三溪镇先锋家庭农场,移址重建雁鹅保种基地,奖补引种经费4万元,目前新保种基地完成了种群构建,存栏核心群320只,后备群3000余只,获批种禽(原种)许可证,已上报申请省级保种场。绩溪县原丰润生态皖南黑猪保种场因企业破产,保种面临严重困难,畜牧部门积极引入国牧集团,设立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接替皖南黑猪保种工作,现存栏核心群330头,后备群4000余头。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新发现地方品种“广德毛腿鸡”,无有效保护、民间自繁自养,存栏量不足,有濒临灭绝风险,市畜牧中心积极协调广德市农业农村局、荣达禽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组建保种工作专班,制定品种保护方案,收集种源,提纯扩繁,现种群已达5000多只。强有力的工作举措,及时有效保护了濒危资源。
育种创新,夯基础
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主导品种选育提升,加强畜禽地方品种开发利用,进一步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强化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自主培育,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皖江黄、皖江麻、凤达1号”3个新品种(配套系)。正在培育新品种(配套系)3个,其中华栋禽业培育的“徽鲜鸡”新品种(配套系)完成性能测定,已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申报审定,木子禽业培育的“宣州黄鸡”新品种(配套系)、荣达禽业培育的“凤达2号”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全面开展中试。新品种(配套系)的培育,为我市家禽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种业基础。
扩繁引进,出实效
畜禽种质资源必须得到市场认可,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产能。宣城市现有种畜禽生产企业36家,2022年存栏种禽161.88万套,其中原种和祖代场8家,存栏种禽17.46万套,父母代种禽场28家,存栏种禽144.42万套。荣达禽业“凤达1号”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年推广苗鸡2000余万只,华栋禽业“山中鲜”地方优质鸡年推广苗鸡近3000万只。为提升我市主养品种小型白羽肉鸡性能,2020年引进北京峪口禽业,投资建设50万套沃德168种禽项目--思玛特禽业,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投产,年可供应苗禽5000万只,项目二期即将开工,达产后,年可供应苗禽1亿只。
开发利用,见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优质风味畜禽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地方品种开发利用迎来了春天。宣城市立足资源基础,积极创建优质地方品种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宣州鸡”2022年12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存栏近800万只。华栋禽业3万套祖代种鸡场建成投产,申报国家级家禽良种扩繁场通过专家组审核。广德三溪生态投入2300万元的皖南黑猪国家级种质资源场项目即将建成投产,申报国家级皖南黑猪核心育种场通过专家组审核。安徽国牧润丰收购纪世山宝厂区,全面启动皖南黑猪产品深加工,以皖南黑猪为原料加工的绩溪火腿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旌德黄牛是皖南牛的代表,2022年存栏4677头,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中央财政400万元旌德黄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成立的“旌德黄牛特色试验站和良种繁育基地”,日前正式挂牌运营。
宣城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张文 宁昌盛
2023年5月30日